© UK Studio

    北京, 中国

    • 建筑师: MAT 超级建筑事务所
    • 面积 该建筑项目的领域 面积:  180 m²
    • 项目年份 该建筑项目的竣工年份 项目年份:  2021
    • 摄影师 摄影师: UK Studio
    • Lei Bie:  独立住宅
    • 设计团队:  唐康硕,张淼,刘友鹏,谭小丹,魏雅婷(设计表达)
    • 城市:  北京
    • 地区:  中国



    Courtesy of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折山院位于北京市密云区西邵渠村,在这个三面环山的大村庄里,现有房子多为传统样式的北方农家院。项目的业主方与村里合作,将村中越来越多的空置院落整体盘活,作为休闲和周末民宿使用,由村民提供运营服务。折山院就是这一系列院子中的一个,由于其良好的交通条件从而规划为公共使用的接待和工坊功能。

    © UK Studio

    © UK Studio

    该院子之前已经进行了一轮重建,在我们接到委托之时,建筑的主体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部分屋面已经完成。建筑占地约180平方米,由一个正房和一个厢房组成,正房和厢房都是一样高的双坡屋顶,并沿东西向作为长轴方向,但厢房进深比正房大,比例不是很协调。

    © UK Studio

    © UK Studio

    如何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是设计的出发点,我们基于原有的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这一个连续翻折的屋顶重新定义了建筑的主次秩序和建筑形态:正房被局部加高,厢房的屋顶由两片变为四片。连续的屋顶抽象了村子周围的山脊形态,并带来了建筑南北侧的高窗。从外部的村子里看过来,南侧的大高窗定义了该建筑公共功能的属性,并可以在夜晚具有很好的标识性;从建筑内部看,南北侧的两个高窗给厢房里的工作坊空间带来了挑高空间和明亮的光线。

    © UK Studio

    改造前后对比

    © UK Studio

    材料使用
    设计采用了片岩作为折山院的建筑外墙和景观地面材料,结合着土法砌筑的毛石围墙,让建筑、景观和环境浑然一体,也希望能够因此延续中国北方山区乡村原有的粗犷有力的建筑性格。折山院的入口是一个放大了的雨棚,采用小块木模板的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完成,在增加了粗野感的同时,在色彩上与村里普遍使用的灰白色围墙产生呼应。

    © UK Studio

    © UK Studio

    空间架构
    改造设计新加的屋顶为钢结构,落在原有的混凝土框架上。连续翻折屋顶产生的单坡和反坡空间给折山院带来了不同的内部空间体验,厢房内原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梁柱与其上方正反向坡顶一起形成了一个理性的结构逻辑;建筑外部的正向坡屋顶形态在内部反转为一个倒扣的反坡空间。此外,这一整套线+面的架构组合因为其偶然性、无预设和非对称的特征,也加强了该空间的建筑抽象性。

    © UK Studio

    © UK Studio

    窗的体系
    相比于其他居住功能的院子来说,折山院主要是作为公共活动使用,因此设计中大幅度增加了窗的使用从而加强了建筑内外的互动和空间渗透。根据使用位置的不同,我们设计了四种窗的样式:南北立面反坡顶下的大高窗、朝向院子里的落地窗、观景和通风的组合窗、以及高处采光的小方窗。这种多样式、多方向的开窗方式,让建筑中各个地方都有角度看到近处的树林和远处连绵的山。

    Courtesy of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Courtesy of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在城市之外的乡村环境进行设计工作时,我们希望能够完成一个转换的过程——在当代的建筑语汇和建造系统中部分地使用传统材料,使之在消费需求、乡村环境和建筑形式等多个要素之间达到平衡。折山院通过置入连续翻折屋顶调整了建筑形态,并因为这一组空间操作带来了建筑中一系列采光和观景的窗的体系,以及正反坡的屋顶下方的特别空间体验。设计将院内原有的两栋独立的房子转变为互相关联的一组建筑,产生了一个干燥、有力的,具有有北方山村特征的整体形式,形成了村里的“新的面孔“。

    数据来源:Archdaily,前往原文链接:https://www.archdaily.cn/cn/1000653/zhe-shan-yuan-xi-shao-qu-min-su-jie-dai-zhong-xin-matchao-ji-jian-zhu-shi-wu-suo

    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收集于网络,且无法追溯原作者或持有人。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bigsone@qq.com。